上海的"双千兆"释放出行业的强大潜力
商用飞机"配送所,随着新创建的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测试等5G应用场景,使制造这款"工业王冠"的飞机如虎添翼,生产效率提高了30%,运营成本降低了20%以上,宝钢厂区内基于5G无人机技术的钢铁能源功率检测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正在改变传统的手动爬升高视觉检测模式,无人机自动驾驶仪可以实现"一个检查按钮",每年可减少人力投资200万元。今天,凭借5G网络,上海正孕育着前所未有的新业务、新业务类型、新模式,帮助行业释放出强大的潜力。
上海市经济信息委员会主任吴金成说,"十三五"以来,上海已尽一切努力促进5G千兆和固定宽带千兆网络的部署,基本实现了"双千兆"建设目标。
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固定宽带光纤的家庭覆盖率达到99%,平均下载率和用户渗透率在全国排名第一。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所(China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的统计,今年第二季度,上海固定宽带千兆用户数量为367000,普及率为4.02%,以200.02万亿的接入率位居世界第一,仅次于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位居世界第一。
作为无线千兆位的主要载体,5G的建设是第一个。
从第一次5G手机通话,到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首次将其列为5G外场测试和网络发射城市,上海率先发布了5G"新基础设施",为双周期提供了新的数字基础设施,为行业转型做出了贡献。
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已建成室外基站26600台,室内台站35000台,实现了中心城区和郊区重点地区的持续覆盖,平均下载率超过200万亿,重点地区的下载率超过500万亿。到今年上半年,上海已占全国5G基站的20.19%,据工业和信息技术部统计,在全国排名第一。以同一口径衡量,上海已超过韩国首尔,居世界第一。
今年,上海还将继续在长三角综合发展示范区、虹桥商务区、临港新区、张江科学城、崇明华宝公园等重点地区部署5G网络,同时做好浦东、虹桥机场等交通枢纽5G网络和297条地铁地下车站和站台的建设工作。
上海开辟了5G信息时代的高速道路,在推广应用方面也起到了带头作用。
目前,TOC(个人)和Tob(企业)业务并驾齐驱,亮点频繁。截至8月底,上海5G包用户已达617万人,居全国第一位。5G已出现在TOC领域,如网络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高清晰度视频等。
在TOB业务方面,上海继续深化5G与行业、医疗、汽车联网等垂直产业的整合和发展,目前已推广了300多个5G+产业应用项目,并将5G扶持产业的"上海计划"出口全国。
特别是围绕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十个重点领域,上飞、上发、外高桥造船厂、中岩机械、自始至终、阳山港智能重型卡车、华山医院、徐辉中学等标杆应用案例。例如,诺基亚贝尔在上海开发的"5G智能警用头盔"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上海建立的第一个5G智能医疗应用示范基地等应用,带动了具有工业示范应用的5G产业链、商业链和创新链的发展,并不断激活了5G应用的巨大价值。
据透露,为进一步释放高端产业潜力,上海将积极筹建上海信息通信新技术应用研究院,重点建设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创新和应用转化的重要研究基地和高端智库。比如,在政策标准制定上,突破5G远程医疗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应用领域现有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组织编制5G标准,以统一标准驱动5G高效快速商用,巩固上海5G研发中心领头羊地位,进而为长三角地区5G产业发展和创新应用提供规划建议和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