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入国家战略意义何在?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2.54亿人,占总人口的18.1%。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
这个国家战略与国家发展和个人生活有什么关系?“积极反应”与过去有什么区别?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最近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专家对此作了解释。
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老年人”的问题,“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中国0-15岁的人口。事实上,中国已经进入了“孩子少老龄化”的时代中国社科院定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军表示,将人口老龄化问题局限于老年原因,甚至老年问题领域,在中国还是比较普遍的。
李军说,老龄化人口将降低国民储蓄率,削弱经济增长潜力。同时,也会增加劳动力的稀缺性,增加劳动力成本,这将对经济运行产生复杂影响,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当前和未来。
《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指出,人口老龄化对整个经济运行领域、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乃至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挑战与机遇并存。
根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预测数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继续深化。到本世纪中叶,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4.87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例都将达到高峰。然而,2019年至2022年人口老龄化速度比前十年慢,有利于中国应对战略准备。
全国老年办党组成员、中国老年协会副会长吴玉树,认为积极应对老龄化人口是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之一,是把科学教育、农村振兴、健康中国与振兴国家并举的国家顶层战略,这是党中央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新形势的科学判断,是对中国经济社会深刻分析,发展新形势、判断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划时代意义。
“积极”在哪里?
“这次,说到国家战略,关键是‘积极应对’。”吴玉树说,要以更积极的态度、政策和行动应对人口老龄化,整个公共政策体系都应该对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有积极的视角。然而,我国只有一部关于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重点是保护老年人的权益,国家层面对老龄人口没有专门的行政法规。
“与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相比,对亿万老人更好养老的新预期,以及积极应对老龄化人口战略的实施,这不合适。”吴玉树说,实施国家战略的首要战略任务是建立一个与国家治理体制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积极应对老龄化人口。此外,全社会还应就一体化协调、全面发展、国家行动、科学精准等问题达成共识。
他认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的大系统工程。要充分调动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等力量,包括老年人的积极性,形成积极应对、国家行动的新局面。
李志宏认为,“我国以往的人口老龄化战略,有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的思路,但缺乏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思考。”,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我们仍要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